管阮村,位于兴化市大垛镇,南临国道,西接宁靖盐高速公路与兴化互通。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户,人。村域面积亩,耕地面积亩。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中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传统村落、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
管阮村与集镇相邻,村落周边保留了传统的水系格局,具有典型的垛田风光,溪流纵横,交通便捷。村庄古朴整洁、生态良好,同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化市廉政教育基地——郑板桥林园坐落于村庄北首。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葬于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
紧扣“天、地、人”三要素,深入挖掘生态资源禀赋,推进土地流转,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水塘养殖、果园苗木种植和传统作物种植。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电商”产业发展模式,搭建机插秧专业化服务平台,开展机插秧育、供、栽服务推广,整村推进粮食规模经营。桃树种植一直是村里的特色产业,“黄桃+”产业链不断向深加工延伸。
老庄台位于村庄北侧,地势平坦,与水毗邻,房屋建筑多为建国后至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建造,布局为三间平房一厢房,河道沿岸大部分都保留着原生态。管阮村先后投入多万元,实现了道路硬质化、亮化、绿化、美化,成立专业保洁队伍并落实了村庄保洁、河道清理、绿化管护等一体化的长效管理措施。
针对老庄台幢带有地方建筑特色的民宅,鼓励村民改造自家宅院,对村庄空置民宅通过回收出租的方式进行改造,外部仍保留70、80年代的青砖小瓦特色,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群。
管阮的地貌是凤凰地,头在村南,尾在庄北,那里有五条小河,形似凤凰的尾巴。在管阮村,“板桥元素”随处可见,默默讲述着这座古村和板桥先生的悠悠往事。坐落于村民集中居住区的竹石园和兰客园,在突出村庄特色、美化环境的同时,更是传承着兰之高洁、竹之不屈、石之坚韧的板桥精神。
利用板桥墓园坐落在老庄台北侧的优势,围绕五水汇聚水面的地貌特征,打造环形步行道路,利用现状场地打造节点,走两步便有一处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的花鸟雕塑,加上素淡兰竹点缀,朴实无华,却又清雅别致,给人一种“花香不在多”的意境。新建以展现板桥早年私塾教书为主题的板桥书院、以《板桥道情》为主题的板桥道情居、以板桥为官期间整理的十六封家书为主题的板桥家书馆游线。
同时,对游线中央现状垛台进行生态修复,充实景观细节,结合周边村庄、农田、水系等元素,融入花卉苗木观赏、果蔬采摘、鱼蟹捕捉、农耕生活,整体打造文化气息浓厚的田园旅游项目。
利用民间留存技艺和物件,打造麦秸工艺坊、竹雕工艺坊、剪纸坊、榨油坊、豆腐坊、烧酒坊等,并将原大会堂改造为乡村记忆堂,陈列农耕用具、老生活物件,作为展示村庄年变迁、生产生活转变的记忆场所。同时对大会堂外部空间进行梳理,拆除违建及废旧老村委,打造休闲场地,作为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如今,这座青砖黑瓦充满复古气息的老房,已成为村里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村民们最常来的地方。
管阮村坚持规划为纲、生态为先、富民为本,围绕修复自然生态之美、重塑人文传承之美、彰显特色产业之美、体现乡村生活之美的要求,弘扬板桥民本思想,打造传统民居聚落,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不断彰显、激发、重塑乡村价值。
来源丨民生中国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