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资源 >> 正文 >> 正文

张曼玉凭借电影阮玲玉一举拿下国际影后

来源:阮 时间:2023/7/9

今日的小冥没有给大家分享视频啦,但是还是想为大家推荐一部电影——《阮玲玉》。

《阮玲玉》是嘉禾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传记片,由关锦鹏执导,张曼玉、梁家辉、秦汉、吴启华主演。该片讲述了中国早期电影界知名女演员阮玲玉的演艺生涯,以及她与张达民、唐季珊、蔡楚生三者之间的恋情的故事。

这是一部半纪录片式的电影,选取阮玲玉20岁到25岁这段从成名到服药自杀的经历。该片的叙事结构比较独特,在视听语言方面,它的画面构图,光影,色彩,配乐,台词声音,剪辑等方面都十分精巧细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

海报

一、在叙事结构上

这部影片在叙事手法上,采用了并不常见的套层叙事结构来叙事,所谓套层结构就是戏中戏,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个套一个。影片使用套层结构将三个世界在观众眼前:一个是观众看到的张曼玉等人的采访记录,也就是影片中的现实,九十年代。一个是张曼玉饰演阮玲玉的所呈现出来的阮玲玉生活经历,也就是影片的过去,二十年代。第三个就是影片中出现的阮玲玉所主演的电影原片拷贝及出现原片失传的字幕。影片不断在张曼玉扮演的阮玲玉的历史故事片段中标明失传拷贝的字幕、插入现存原拷贝的片段、插入编导和演员采访故人、讨论有关问题的片段,采用时空交错的叙述,将过去与现在,生活与演戏融为一体,使观众不停的经历着认同与疏离相交织的一个过程。在带入到过去的情绪时又十分冷酷的将观众拉回现在这个现实,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张曼玉饰演的阮玲玉自杀后,众人前来吊唁的那段戏。

影片在最开始时以阮玲玉本人的遗像为过渡,张曼玉饰演的阮玲玉躺在灵堂时的构图是和阮玲玉的遗像一样的,配以音乐《葬心》将影片的悲伤情绪委婉哀怨地传达给观众,而正当观众沉浸在这种悲伤的氛围之时,又传来导演的一声“卡”,镜头拉远,出现了关锦鹏整个剧组,演员回到现实,同时也十分冷酷的将观众拉回现实,观众的情绪马上收敛起来,而正当观众冷漠的看着影片时,影片又加以配乐将观众拉回阮玲玉的时代,沉浸在阮玲玉的悲剧中,而又当观众将要为阮玲玉的悲剧落泪时,导演一声“卡”又将观众拉回现实,如此往复。

影片中所采用的戏中戏的叙事结构是十分具有感染力的。

就如在阮玲玉拍戏时说“我要活我要活”之后蜷缩在被子里痛哭,蔡楚生走进病床看着她,这时镜头往后一拉,出现了蔡楚生拍摄的拍摄现场,再往后拉,出现了关景鹏的拍摄现场。这时候出现了关锦鹏导演的声音,“家辉,你忘了掀开被单看看曼玉了……”

这一片段很好的表现了影片既有戏剧化,又有纪实感,也使得该影片成为一部成功的半纪录片电影。

戏中戏的表现手法和刻意的时空区分,将影片表达得十分丰富且井然有序。故事层层推进,过去与当下两个时空交替出现,不断使观众出戏,入戏,使观众慢慢接受“伊人已逝”的事实。

二、在光线与构图上

影片中的构图也是十分有意思的。在呈现阮玲玉经历的那段时空,画面构图是十分精致,严谨的,十分具有美感,而在纪录片访谈那一段时空,画面构图是比较随意的。在影片所呈现的二十年代那个时空,画面多借助光影,框架进行构图。在阮玲玉与六嫂谈论起张达生那段戏中,整个画面都是黑暗占大部分比例的,而在阮玲玉给六嫂描述时,此时给了阮玲玉的一个脸部特写,窗外的光打在阮玲玉的脸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阮玲玉的表情,说话的语气,借助这样的构图,将阮玲玉内心的情绪展现在观众眼前,可以看出,此时的阮玲玉是真的很爱张达生的。

同时在阮玲玉回家那段戏中,她站在窗外与窗内的母亲,女儿打招呼,此时阮玲玉的脸被窗户的框架框住了,这也是在借构图表达阮玲玉的内心其实是十分孤独的。

而在阮玲玉给唐季珊说张达生答应跟自己分居,但是要每月给他支付一定的钱时,此时的阮玲玉是站在楼梯中间的,阮玲玉始终走在楼梯中间,而唐季珊在后面追上来与阮玲玉说了一会儿话之后就走了,蔡楚生站在楼梯的顶端看着阮玲玉,说要找她演戏,却并没有邀请阮玲玉上楼,而阮玲玉的闺蜜上楼时,也只是经过阮玲玉的身边并没有和阮玲玉一起上楼,只是自己走了。导演借助楼梯构图,在展现人物关系的同时也暗示了阮玲玉日后的命运,她在楼梯上踌躇徘徊,不知该上还是下,其实也是在暗示其内心的纠结和犹豫,她不知道自己这样选择是否是正确的。就如蔡楚生站在楼梯顶端,并没有邀请阮玲玉上楼,就像阮玲玉在生命最后向蔡楚生求救,然而蔡楚生懦弱了,并没有拉她一把……

构图中也多使用景别来展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阮玲玉去张达生家质问那个片段中,当时张达生在收拾桌子,阮玲玉是处于画面前景的阴影处,而张达生占据画面的光亮之处,就好像张达民是解救阮玲玉的唯一一道光一样,导演使用过肩镜头来表现阮玲玉与张达民之间的对峙,在阮玲玉向张达民发问之后,张达民反问自己现在对阮玲玉很重要了时,此时的画面构图中,仅有右下角的那一小块光被挤压在画面的角落里其余画面被黑色占据。这时张达民走过来背对着摄影机,背影占据了画面的一半,阮玲玉保持不动,依然留在角落中,此时画面传达给观众的是张达民的背影很强大,而阮玲玉虽处在光明中,却显得很弱小,画面似乎预示着阮玲玉对张达民的最后一丝幻想最终破灭了,摄影机的调度和光阴也刻画了此时阮玲玉的内心。

三、在色彩上

影片的影像结构上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张曼玉所饰演的阮玲玉的生活状态,情感起伏及拍戏的过程,是故事叙述的主体,此时以彩色的画面为主。另一部分则是以纪实性的资料,图片演员和导演的谈话以及对老电影演员的采访所构成的黑白资料片效果部分。这两个部分不同的影像造型是为了区分两个不同的时空。

但是在影片的最后,阮玲玉的灵堂那一段,并不是以色彩来区分的。场景由一张黑白照片展开,突出了真实感,然后过渡到张曼玉所饰演的阮玲玉灵堂现场,此时画面是彩色,在片尾时又有张曼玉的彩色镜头转换到阮玲玉的遗像,这样的镜头语言很容易模糊真实与虚构、现在与过去的界限。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一般,这一整个段落的镜头都是穿梭在戏里戏外的感觉,仿佛就是导演在提醒观众这就是在拍戏,在观众融入到电影中感同身受时又将其拉回现实。这样则能更客观地表明导演对人物的理解,历史的态度。

四、在剪辑上

在影片中,有些段落的镜头剪辑是十分令人回味的。在影片开始不久,阮玲玉与六嫂聊完身世之后独自走到院中,此时是俯拍的镜头,也是一个长镜头,这里的光线与色彩的应用都是十分讲究的。阮玲玉思考着,扑向雪地,随后又直起身子来把外套脱掉扑向雪地,此时镜头推进,阮玲玉坐起来抱着双臂,之后又俯下身子趴在雪地里咬破自己的手指伸向手臂,这不由的使我们想到之前孙瑜所讲的《野草闲花》的故事情节,观众就立刻明白了她是在体会角色,之后的镜头自然而然的剪接到阮玲玉所出演的《野草闲花》这一片段的原片拷贝。

在演《神女》的那一段也是如此,张曼玉所饰演的阮玲玉在演《神女》中的片段,导演给他们讲戏,张曼玉所饰演的阮玲玉走到桌子边坐上桌子,抽起来烟,此时镜头又剪接到阮玲玉的《神女》这一片段,其实在这一段戏里,我们可以看到张曼玉对饰演阮玲玉是下了功夫的,在刚开始我看到张曼玉演的《神女》中走路那一片段有一些出戏,感觉很刻意,但是当镜头剪接到《神女》原片时,其实可以明显地看到张曼玉模仿阮玲玉是特别到位的。这也说明张曼玉为了还原阮玲玉的拍戏过程,是有下一定功夫去研究阮玲玉原影片中的表演。

在上海遭到日本人轰炸,阮玲玉随着联华到香港的这个段落中,镜头从左往右摇到阮玲玉与朋友的位置,此时的阮玲玉是处于画面中心的,之后镜头慢慢拉远,展示所有人的中景,我们可以看到阮玲玉依然处于画面中心的位置,她的朋友们在交谈着,而阮玲玉却始终忧郁神伤,镜头剪接到在上海的阮玲玉的母亲与女儿,那么此时我们就对阮玲玉的神伤一目了然了。

五、在配乐上

《阮玲玉》中音乐制作也获得了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和最佳原创音乐两项大奖。影片中,它的音乐结构也是采取单一的主题贯穿,从影片开头在大澡堂子的导演们的谈论夹杂着隐隐约约的背景音乐《葬心》就已经奠定了影片悲伤的基调氛围,到影片结尾在阮玲玉的灵堂甚至最后以阮玲玉的遗像结尾时,都贯穿着背景音乐《葬心》。《葬心》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音乐,在影片中,这首配乐时而以小提琴的演奏,时而以钢琴曲演奏来配合画面,仿佛一条细细的线,将各个段落有机的连接在一起。这也是单主题音乐贯穿式的音乐结构的典型特点,让观众不停地听着熟悉的主题旋律,再结合重点段落达到升华主题的效果!

主题歌曲《葬心》凄婉、哀怨,其歌词又何尝不生动的描述了阮玲玉的一生呢?“蝴蝶儿飞去,心已不在……”在片尾阮玲玉去世时并未使用复古唱盘的音效,而是流行乐的现代音乐风格,这与当时段落的色彩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相匹配的,这个段落无论是在当下还是过去两个时空都是彩色段落,所以使用现代音乐风格也是合理的。而当镜头定格在阮玲玉遗像的面容上时,此时响起的是复古唱盘的音效,配合黑白基调的画面,及片尾字幕的处理,复古之风油然而生。

在《阮玲玉》中,多种电影手法的运用打破了我们对传统传记片的认识,这部影片,无论是叙事手法还是画面构图,服装,光影,剪辑,音乐都是具有学习价值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