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资源 >> 正文 >> 正文

博士驱鸟大材大用的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来源:阮 时间:2023/1/6
北京痤疮哪里医院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12/9306228.html

来源:中国空军网作者:张海深

杨荣,一位货真价实的博士。

春寒料峭时节,华东某机场夜航现场,杨荣一手拿对讲机,一手持遥控器。随着遥控器启动按键按下,一道蓝色光束射向漆黑的夜空。旋转、扫射、频闪……设备自主运行,数分钟后,杨荣向塔台指挥员报告:“起降航线驱鸟完毕,战机可以降落!”

杨荣是空军某场站场务连工程师。19年前,怀着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理想,他大学毕业穿上军装即投身机场一线鸟撞防治工作。鸟撞防治越扎根战训一线,杨荣遇到的难题就越多,新的问题常常需要新的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由于工作需要,他不断升级学历,先后攻读了动物学硕士、生态学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杨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机场鸟撞防治,获得空军机场保障系统“业务精英”称号。他先后参与编写《鸟撞防治基础知识》等专著3部,主持研发的“蓝光智能驱鸟设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样机已率先用于所在机场夜间驱鸟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

护航战鹰,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年初,某新型国产战机列装部队。

“作为首家列装部队,我们一定要把新装备护好、用好,尽快形成战斗力!”明确列装时间表后,旅里召开动员大会。旅长的一席话,令杨荣感到肩上担子沉甸甸的。

新型战机,起降航线不同,外型迥异传统战机。要想使机场周边夜间活动的众多鸟类避开这“宝贝疙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责任在肩,心头千斤重。那段时间,杨荣茶不思饭不想,一门心思琢磨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案。一次,他查阅国外学术文献,其中一个研究结论让他如获至宝:“鸟类视觉对特定波长的蓝光反应最为敏感。”

从这个角度入手,研制新型夜间驱鸟设备!

灵感乍现,说干就干。激动兴奋之余,杨荣系统收集相关知识,记录梳理笔记,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构想。

在一次鸟撞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杨荣将这一研究设想向场站领导作了专题汇报。“服务备战打仗的事,多大代价都要干!”站长魏小勇当场拍板。机关迅即抽调精兵强将,明确由杨荣担纲,成立专项研究课题组启动研发工作。

基层部队资源有限,杨荣又主动求助上级机关,得到了战区空军飞行外场保障装备修理厂的支持。经过数月的反复试验、艰苦工作,一款蓝光智能驱鸟设备终于呱呱坠地。设备操作简便,接通电源后即可根据设定的云台旋转角度、速度,光束频闪频率自动运行。夜航保障期间,还可以根据鸟情特点切换到手动操纵模式。

经过千余架次夜航飞行试用,统计发现,这款设备能有效驱赶低空米范围内活动的鸟类,效能高于传统驱鸟手段。作用范围还可有效覆盖所保障机型起降航线,为新型战机夜航安全做好了充分准备。

“铁心服务部队,主动找事干!”杨荣的博士导师、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孝兵教授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常把这句话放在嘴边。吴教授说,杨荣拿到博士学位后,仍经常到学院生物实验室“忙乎”。

保持科研水平,服务部队战斗力。两年前的一次夜航训练后,机务官兵检查一架战机发动机,发现两个叶片遭受撞击,上面只残留了少量血迹。

不弄清楚原因,还有可能再次发生撞击。旅长专门找到杨荣,希望他能想想办法,解开这个谜底。受命之后,杨荣随即联系导师,通过生物实验室的DNA检测设备,很快鉴定出是蝙蝠撞击的发动机。

谜底解开了,杨荣带领场务连驱鸟兵加强了防范蝙蝠的工作,为保证战机夜航安全又增添了“胜算”。

倾心带教,官兵身边的“鸟类百科全书”

“黑尾蜡嘴雀”“三道眉草鹀”……说起驻地的鸟类,杨荣如数家珍,一个个专业名词脱口而出。在官兵心目中,杨荣就是一部“鸟类百科全书”。不论机场出现什么陌生的鸟类,大家都第一时间找杨博士讨教。即便没有照片,仅凭简单的描述,杨荣也大都准确“猜”出鸟的名字。

“驱鸟兵首先要熟悉鸟。”杨荣经常跟身边的战士这样说。每个月,他还挎上长焦相机、望远镜等设备,带领驱鸟兵调研机场附近鸟情。

驱鸟班中士李贺龙介绍,自己刚干驱鸟工作的时候,只知道大鸟、小鸟,黑鸟、白鸟,跟着杨博士在野外跑了几次后,对鸟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起机场附近活动的鸟类来也是“门儿清”。

鸟情调查是开展鸟撞防治工作的基础。19年的工作实践让杨荣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摸清机场的地理环境、飞行特点、驱鸟办法,一个机场一个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驱鸟策略。

一次鸟情调查,杨荣发现机场西头约米处新挖出3个水塘。他赶紧组织战士测量,发现水深只有10厘米左右。

回到连里,杨荣找到上士叶盛青:“飞行日要在新水塘边增派专人驱鸟。”“机场周围水塘那么多,有啥大惊小怪的?”上士叶盛青不解地问。

“其他水塘水深超过60厘米,新水塘水浅,会吸引白鹭栖息,影响飞行安全。”一席话解开了叶盛青的疑惑。当他在池塘边亲眼看到白鹭频繁活动时,不由得向杨荣竖起大拇指,“博士水平就是不一般!”

在杨荣的带动下,驱鸟班人人都成了“鸟专家”。为了固化调研成果,杨博士还手把手教战士们制作标本。外场鸟撞防治中心里,7个大玻璃柜里,陈列着50余种鸟类标本。

“不仅驱鸟官兵在这里学习鸟类知识,飞行员也经常来串门讨教防鸟撞专业知识。”场务连连长程阳羊说,“杨博士讲起鸟情课,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很受欢迎。”在飞行员的要求下,杨荣不仅定期编印《鸟情通报》,还常常编辑发送防鸟撞提醒信息,受到飞行员欢迎。

随着研究的扎实深入、工作的成效明显,杨荣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兄弟部队也经常邀请他去授课。近年来,杨荣几乎跑遍了全区部队所有的场站,他带教的“徒弟”也不计其数。大家一旦遇到驱鸟方面的难题,也常常联系他探讨交流。

杨荣说:“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关心驱鸟的人越多,我们的战机就越安全。”每次接到探讨驱鸟问题的电话,他始终保持耐心细致的态度,认真解答、解决。

知兵爱兵,战士心中的“暖心大哥”

“堂堂博士,整天和基层官兵在一起,没有代沟吗?”

每当遇到这样的提问,杨荣总是这样回答:“部队打胜仗,基层官兵是基础!和大家工作在一起,我觉得很踏实。”

在官兵眼中,杨荣不仅是学识渊博、工作出色的博士,更是身边的好兄长、好战友。大家思想上有了疑惑、生活中有了困扰,常喜欢找他倾诉。“连里有了杨博士,我的工作压力小了一大半。”指导员章泳葵说起杨荣,也是由衷倾佩。

场务连外场有两处分散小点,驻守在那里的战士生活相对单调。杨荣工作之余,经常去“串门”,和战士拉拉家常。他发现不少同志课余时间喜欢看手机,就带上吉他,主动当起了“音乐老师”。

中士小阮就是杨荣的学生之一。小阮的性格有些孤僻内向,平时和大家交流不多,但对音乐很感兴趣。杨荣发现他的兴趣后,从基本的乐理知识开始,一点点教他吉他弹奏。

不久,小阮对杨博士说:“弹吉他太难,我不想学了。”听到这话,杨荣没有着急,拿过小阮的吉他弹奏了一支曲子。

明快的曲调伴着娴熟的动作流出,小阮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打起了拍子。

“世界上哪有简单的事!”随着锵然一声的停顿,杨博士按住琴弦对小阮说到,“只要耐得住苦,守得住志,就没有办不到的事。”

一席话,说得小阮低下了头。在杨荣的鼓励下,他又重新练起了吉他弹奏。年底,场站举办联欢晚会,小阮主动报名,勇敢走上舞台,给全站官兵奉献了一曲弹唱节目《我们不一样》。

“我觉得博士不仅教我吉他,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谢谢你!”表演完毕,小阮向台下坐着的杨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顿时又赢得满堂掌声。

博士关心普通战士,战士更关心这位没有架子的博士。

去年,部队编制体制调整,场务连取消了技术岗位编制,杨荣“编余”了,也意味着他的个人发展受限。看到平时乐呵呵的博士有些失落,大家纷纷找他踢足球、散步聊天。

同志们的关心支持,让杨荣很快“满血”,在工作、科研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年终,杨荣还获评“擎天东南感动人物”,受到战区空军表彰奖励。

平台无大小,工作求卓越。回顾19年的军旅生涯,杨荣感慨道,“博士也是战士,战斗的集体,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平台!”

文章作者:张海深张兴波黄振伟

摄影作者:张海深

本期编审:牛锐利

责任编辑:刘军毅袁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