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资源 >> 正文 >> 正文

古琴的历史之六朝琴家

来源:阮 时间:2022/12/11

建安七子中以琴著称的文人是阮瑀,他是阮籍的父亲,是蔡邕的同乡,幼时曾从蔡邕学习。曹操听说了阮瑀的名声,想征召他为官,但阮瑀拒不赴任。后来曹操采取各种方法逼他赴任,阮瑀无奈,便逃入山中。曹操仍不放他,派人烧毁山林,终于找到了他,阮瑀大概也受了感动,便表示愿跟曹操,曹操让他和陈琳一道管记室。

但阮瑀内心仍是有些不情愿,于是在曹操大宴宾客之时,阮瑀一语未出。曹操发怒,便将他赶入乐工之列,目的是欲羞辱他,但阮瑀能解音律,善鼓琴,并不感到是羞辱自己,于是他便抚弦而歌,即席唱道:

“弈弈天门开,大魏应期运。青盖巡九州,在西东人怨。士为知已死,女为悦者玩。恩义苟敷畅,他人焉能乱。”曲调和谐美妙,曹操十分高兴,阮瑀后来成为曹氏集团的重要文人成员。

嵇康如果说建安士人是在感喟时光流逝、人生短促之后尽情地享受人生,纵乐之中带有一种悲凉的情调。那么,“竹林七贤”则借助音乐、诗歌和长啸等形式来作为超脱现实、得意逍遥的凭借,在对于自然的体认中走向这如诗如画的人生境界。他们博综技艺,具有艺术家的才情和诗人的气质,在这一点上,嵇康(-)是突出的代表。《世说新语容止》说: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嵇康最有名的主张,当然是“越名教而任自然”,他的惊世骇俗的话,是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提到的“每非汤、武而薄周、孔”。他与名教采取一种完全对立的态度,向外拜托世俗的羁缚,追求一种心境的宁静,一种不受约束的淡泊生活:“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故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而如果做了官,则“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

嵇康钟情于琴,他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他认为音乐“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因此,琴和诗是嵇康籍以忘忧、守道、逍遥的工具,弹琴、咏诗是他自觉追求的人生乐趣和诗化人生的象征。

他在诗中写道:“弹琴咏志,聊以忘忧”,“琴诗可乐,远游可珍。守道独往。弃智遗身”,“遗物弃鄙累,逍遥游太和。结友集太和,弹琴登清歌”……在山泽林间,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操缦清商,游心大象”,会友之时,他的“素琴挥雅曲”妙绝时伦。

其所善《广陵散》一曲,尤独步当时,堪称稀世之音!在他东市临刑之际,神气不变,从容弹奏《广陵散》!嵇康那不叹生命之结束而叹琴曲失传之气度,那顾日挥琴的动人景况,千百年来撼人心魄。向秀临别故地时,潸然咏曰:“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南朝诗人江淹怀着崇敬之情写道:“及中散之下狱,神气激扬。浊酒夕引,素琴晨张。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阮籍与嵇康不同,阮籍的一生,不是处于与名教完全对立的地位,以己之高洁,显世俗之污浊。他的一生,始终徘徊于高洁与世俗之间。阮籍(-),字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瑀死时,阮籍只有三岁。

阮籍是个非常自傲的人,他与嵇康同为反对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竹林名士。年少时曾度过一段游侠式的生活。年长之后“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出身仕宦之家的他,博览群籍,满怀济世之志,但时局变化使他看透政治的黑暗,不愿卷入权力斗争之中,每次被迫上任,不久就称病辞官,一连换了很多官职,都不久留。

司马昭曾派人向阮籍提亲,要他把女儿嫁给司马炎,显然这是一桩政治色彩鲜明的联姻,阮籍不想答应又难以拒绝,便大醉六十天,司马昭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阮籍在日常生活中,以蔑视礼法出名。当遇到礼俗之士,他以白眼对之,如《晋书》记载:“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阮籍曾说:“礼岂为我辈设耶!”据说他在家中喝酒常常披头散发,赤身裸体盘膝而坐,经常独自驾车毫无目的地在野外漫游,而每逢穷途末路时,便大哭一场掉头回家。

阮籍从不品评别人,深处恶劣的环境中,他的言行十分谨慎。每当司马昭的亲信钟会拿政事来询问意见,企图从中找出构陷他的把柄时,阮籍总是喝的醉醺醺,借酒佯狂。琴曲《酒狂》就是表达他这样心境的作品。

史载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魏氏春秋》中曾记载了阮籍与苏门先生以啸论道的遗事。身逢乱世,阮籍以啸、琴表达其孤傲不群的性情。在司马昭的酒席上,一座人屏气“严敬”,“惟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在其《咏怀诗》中,也有不少关于他弹琴的吟咏:“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青云蔽前庭,素琴凄我心”,“岂与蓬户士,弹琴诵言誓”,等等。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贤”之一,是阮籍哥哥阮熙的儿子,和阮籍并称为“大小阮”。山涛认为他:“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但晋武帝认为他耽酒浮虚而不为所用。

他与阮籍一样放达任诞,狂浪不羁。他曾与姑母家鲜卑婢女私下要好,母亲死时,按礼姑姑要还家,但阮咸要求把婢女留下,这在当时是不为礼教所容的。后来婢女走了,阮咸借驴骑上追赶,终于把婢女追回来了,并生了一个儿子叫阮孚,为世所讥。

阮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阮咸”为名。他曾与荀勖讨论音律,荀勖自认为远不及阮咸,便极为嫉恨。阮咸也因此被贬为始平太守。阮咸还有著作《律议》传世(见《世说新语术解》)。

阮咸不仅长于演奏,还精于作曲。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据《乐府诗集》引《琴集》说是“阮咸所作”。李季兰在《三峡流泉》一诗中有“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的诗句。

阮咸之子阮瞻,字千里,性清虚寡欲,自得于怀。读书不甚研求,而默识其要。"亦善弹琴,人闻其能,多往求听。不问长幼贲贱,皆为弹之"(《琴史》)。

六朝时期,君主和士子大多爱好文学和音乐,文人爱琴解音,风气之剩,始终未衰。一些出身于庶族寒门的文人,由于士族门阀制度的限制,经常处于不得志的境地。他们往往愤世嫉俗,隐遁逃世,以琴书自娱。著名的如戴逵、戴颙、宗炳、柳恽、柳谐等,都是当时较有影响的文人琴家。故北宋琴家朱长文道:“晋宋之间,缙绅犹多解音律,盖承汉魏嵇(嵇康)、蔡(蔡邕)之余,风流未远”。

戴颙(——),字仲若,其父戴逵(戴安道),为晋代著名琴家,曾拒为王门伶人,很得舆论称道。戴颙与其兄戴勃继承了父亲的琴学,而且很有创建。

戴颙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北分裂、战乱频繁之际,戴颙与其父兄一样,无心功名利禄,遁迹山林,以琴书自娱,是六朝时期著名的隐士。公元年,其父去世,他极为悲痛,不忍再弹父亲传授的乐曲,遂另作新曲十五首和大曲一首。

戴颙所奏之曲"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这两首琴曲都是嵇康在《琴赋》中所称道的。戴颙和嵇康同乡,都是谯郡铚人。

戴颙著录中有《戴氏琴谱》四卷,可惜原书已不存。戴颙还在重塑艺术方面具有才能,据说当时有人铸造了一尊佛像,总不令人满意,显得面孔太瘦,后来经戴颙的指点,削减了肩胛,才克服了原来的缺点。

宗炳(公元——)和戴颙一样,也是南北朝时期兼长琴和画的隐士。他徜徉山水,饮溪栖谷三十余年,可谓终老山林了。他曾远陟荆巫,南登衡岳,每次出游,常流连忘返。以后年老多病,才回到江陵,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并画出所游之处,张挂在室内,云:"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琴声和画意融为一体。

他演奏的琴曲题材一定会涉及山水景色,这也和当时盛行山水诗的风气是互相吻合的。现存琴曲中这类题材不少,当与这一时期的文人风尚有关。宗炳还擅长演奏一首叫作《金石弄》的琴曲,这首曲子曾为晋代桓氏家族所推重。刘宋当局曾特地派了乐师杨观去向宗炳求教(《宋书隐逸》)。

柳恽(公元前——后)是南齐时琴家。他"雅善音律,尤笃好于琴。"他父亲柳世隆以"双琐"指法出众,人称"柳公双琐,为士品第一"。史载他:"常自云马槊第一,清谈第二,弹琴第三。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可见弹琴在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柳恽"每奏其父曲,常感思,复变体,备写古今。"

柳恽也是一位能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的琴手。他的琴艺主要学自刘宋时期的两位著名琴家:嵇元荣和羊盖,这两人都是戴逵的学生。柳恽能兼取两家之长,融会贯通。从史料记载来看,竟陵王子良称赞他"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辰。"说他在内容的表达方面超越了嵇元荣,在形式表现方面达到了羊盖的水平。

柳恽还精于棋艺,梁武帝赞扬他:"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如柳恽可谓具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他还有《清调论》和《乐议》等音乐理论著作(《南齐书》)。

柳谐,北魏琴家。由于能创新,向他学琴的人很多,在北魏颇有影响。《琴史》中说他:"有文学,善鼓琴,以新声手势,京师士子翕然从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