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资源 >> 正文 >> 正文

赏读元好问品味苏门山

来源:阮 时间:2022/8/22

还是那句老话: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后边还有一句:河南把最美的那一片,给了辉县!

而辉县,也有一句老话,叫做:辉县之胜在百泉!

关于百泉,相信热爱辉县的很多人都能如数家珍的聊上几句!因为百泉湖和苏门山的秀美景色以及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令每一个辉县人骄傲和自信的根源!百泉也因此吸引着历代的文人墨客们驻足品味,留下了数不尽的赞美诗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关于辉县历史、文化、山水旅游的书籍里面,记载了百泉的沧桑演变,阅读这些浩瀚的文字,能更加清晰的了解百泉,认识苏门山,感受厚重的共城文化底蕴。

有一本书叫做《百泉诗集》(大致名称),收录了关于南太行,关于辉县,关于百泉的很多诗作。包括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还有唐宋诗人贾岛、苏轼、邵雍,以及元明清时期的耶律楚材、王磐、于谦、李梦阳、袁宏道等等,文人骚客们极尽所能,留下的大量赞美的诗篇,大多都被编辑在了这本诗集中。其中写得最好的当属金朝诗人元好问写的《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只可惜,这本书被丢失了,借阅者如能看到本文,敬请归还)

作者简介

元好问(~),字格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

(南宋之际,辉县实为金朝所辖,甚至在金朝统治下的贞祐三年(即公元年),叫了上千年之久的“共城”被改名为“辉州”。)

晚年时,元好问游历全国的名山大川,并在辉县的百泉与白云寺隐居多年,多次到石门山览胜,在百泉、石门山、白云寺留下了很多首诗。在白云寺时,他与寂照通悟大禅师徽公等人结为挚友,徽公大师圆寂后,他与众僧一道为大师建造灵塔,并亲手撰写塔铭。今天在白云寺云梯的下面塔林处,仍留有元好问撰写的铭文。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一座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今存词首,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为金代词坛第一人,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中,《摸鱼儿·雁丘词》中,他写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句,已成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千古绝唱!

全诗欣赏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金·元好问

太行元气老不死,上与左界分山河。

有如巨鳌昂头西入海,

突兀已过余陂陀。

我从汾晋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

济源盘谷非不佳,烟景独觉苏门多。

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万古留山阿。

觱拂泺水源,渊沦晋溪波。

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鼍。

水妃簸弄明月玑,地藏发泄天不诃。

平湖油油碧于酒,云锦十里翻风荷。

我来适与风雨会,世界三日漫兜罗。

山行不得山,北望空长哦!

今朝一扫众峰出,千鬟万臀高峨峨。

空青断石壁,微茫散烟萝。

山阳十月未摇落,翠蕤云旓相荡摩。

云烟故为出浓淡,鱼鸟似欲留婆娑。

石间仙人迹,石烂迹不磨。

仙人去不返,六龙忽蹉跎。

江山如此不一醉,拊掌笑杀孙公和。

长安城头乌尾讹,并州少年夜枕戈。

举杯为问谢安石,苍生今亦如卿何?

元子乐矣君其歌!

逐层赏析

太行元气老不死,上与左界分山河。

有如巨鳌昂头西入海,突兀已过余陂陀。

我从汾晋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

济源盘谷非不佳,烟景独觉苏门多。

开头四句,作者首先赞美太行山在中国地理上的显赫位置,说它横亘在华北大地,划分了山河表里,是一道地理分界线。她犹如一条巨龙盘卧在北方大地上,昂首摇尾从西边直窜向渤海,所经之处,断崖万仞,形成突兀崛起的阶梯状的山势,而只在山崖下留了少许余脉。苏门山就是其中的一段山脉,位于马蹄形的辉县正中心,就像一个海岛突出在海面上一样!

接着,作者又说自己是山西人,太行山东西两侧的美景,他都看到过,欣赏过,而其中的南太行要远比河北的北太行、晒西的西太行更为绮丽壮美,而最美的地方在辉县,在百泉。济源的盘古寺一带不能不说是俊秀大美,然而,要论烟波浩瀚、奇幻美景的话,还数百泉的苏门山!差不多一千年后,《中国地理》杂志也说了相同一句话: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河南又把最美的一段给了辉县,古今印证,

注释:

陂陀:山支余脉。

汾晋:指代山西,作者是山西忻州人。

(均为在网络上找到的配图,最后一张为轿顶山脉,淇河之发源地)

百泉湖水

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万古留山阿。

觱拂泺水源,渊沦晋溪波。

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鼍。

水妃簸弄明月玑,地藏发泄天不诃。

平湖油油碧于酒,云锦十里翻风荷。

第二部分,作者盛赞百泉之水:涌金亭旁边的千古泉源,好似直通海底的涌泉,汩汩涌泄,像济南的趵突泉一样滔滔喷发,肆意横流。而实际上,趵突涌泉太过张扬,哪像百泉湖水这样旖旎动人,一碧到底?水里水草依依,摇曳多姿,金鱼如梭,自由游弋,一派安详恬静的景象。这里云气缭绕,水雾迷茫,宛如仙境一般,游人行进期间,恰像走在缥缈的天界里,若隐若现,而远处的白云像棉朵一样飘飘悠悠,阳光照射其上,映射出各种姿色,厚重的地方像藏着妖魔鬼怪,玄妙莫测。而水中呢,各种游鱼穿梭在婆娑的水草之中,虾鳌则深藏在周边的石缝里。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气泡从水底的泥沙中飘飘悠悠的升降出来,在水面上形成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奇幻景象。(八零后以后的人呐,你们再也看不到百泉湖水的奇幻美景了。本编在网络上写过《远逝的百泉水》,被孙加林老师刊登在辉县文学刊物《百泉湖》上,)

那时,百泉湖周边还没被砌成石岸,湖南更是一大片沼泽,因而水势泱泱。向南望过去,只见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大片大片的荷叶飘荡在水面上,“云锦十里翻风荷”,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哟!

注释:

觱(bì)拂泺(luò)水源:跟济南的趵突泉一样,泉源喷涌,肆意横流。泺水,是趵突泉的源头。

鼍(tuó):一种奇怪的老鳖。

(第一张配图即为百泉湖北岸的涌金亭,墙壁上镶嵌有苏轼题写的“苏门山涌金亭”六个大字,第三张为百泉湖复水工程之后,人工安置的湖底喷泉之态势,哪有原来的串串气泡,在阳光照射后映出的五彩缤纷的珍珠玛瑙,充满了自然神韵哟?)

西望太行

我来适与风雨会,世界三日漫兜罗。

山行不得山,北望空长哦!

今朝一扫众峰出,千鬟万臀高峨峨。

空青断石壁,微茫散烟萝。

山阳十月未摇落,翠蕤云旓相荡摩。

云烟故为出浓淡,鱼鸟似欲留婆娑。

第三部分,作者把眼光投向了西边的连绵太行群山。先说自己到来的时候,正逢夏末初秋的一场大雨,竟然连下三天,整个世界汪洋一片。本来是想徒步群山的,然而因雨未能成行,北望浩莽太行,只有苍茫雨雾,什么也看不见。

然而今天,云开日出,一座座青山忽然从雨后清新的世界里傲然挺现!看吧,西边帷幕一样的南太行群峰,像各种千姿百态的人像一样,矗立在飞云滚动、氤氲飘逸的天际里。空山新雨之后,一面面锗红色的断崖,镶嵌在墨绿色的涛涛林海之中,白云从中悠悠飞过。烟云如梦似幻,浓淡相宜,飘飘忽忽的缠绕在山腰,宛如天界仙境!由于南太行雨水充沛,整个大山一直被充足的水分所滋养,因此整个太行山一直到了十月,仍旧是浓绿如滴,丝毫没有落叶。一重重山脉,一道道沟壑,重峦叠嶂,流云飞逝,期间又有百兽飞鸟穿梭飞鸣,这简直就是一幅流动的绚丽画卷!

显然,作者此时的立足点已不在涌金亭,而是在苏门山颠的啸台上,或是在苏门山西侧已被开辟为百泉宾馆(后来叫百泉国际大酒店,现在叫南太行干部学院)、晋人孙登西望太行山的立足点——仙人石。那里有一高高的断崖,遥望太行一览无余,俯瞰山谷,则可窥视长生洞、安乐窝!

注释:

翠蕤(ruí)云旓(shāo)相荡摩:青山苍翠崔嵬,白云朵朵飘忽缠绕,互相叠加,形成切摩变幻的大美画卷。(请结合下面第一张配图想象。)

(这张图片是站在王莽岭上对着辉县一侧所拍,山坡上的白线是著名的双岭穿越徒步线路,这条白线又划分开了晋豫两省,从黄水乡南盘、滴水寨均可抵达此处)

(配图来源自网络)

用典抒情

石间仙人迹,石烂迹不磨。

仙人去不返,六龙忽蹉跎。

江山如此不一醉,拊掌笑杀孙公和。

长安城头乌尾讹,并州少年夜枕戈。

举杯为问谢安石,苍生今亦如卿何?

元子乐矣君其歌!

最后一部分,作者激情用典,纵横想象,表达了自己热爱大好河山,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作者说,孙登逸仙逝,空留仙人石,仙人一去不复返,而光阴荏苒、年复一年,时光照样向前推进,如果就这样让时间白白溜走,终将一事无成,万事成蹉跎。江山如此多娇,醉美一代代迁客骚人,可惜的是,当年的孙登隐居于此,不出来干一番大事业,实在让人扼腕痛惜。如今,边关吃紧,西边敌人磨刀霍霍,而我,一定要振作起来,焕发青春,像少年一样,枕戈待旦,为成就一番伟业而时刻准备着。“安石不出,如苍生何?”如果我沉沦不仕,安守现状,不作为,不担当,怎能对得起天下苍生呢?!

最后一句,此景生情,情景交融,也是古诗的一种落款格式,意为“我写出来此篇与同游的人分享交流。”多提宝贵建议哟!

注释:

仙人迹:晋代名士孙登,一声长啸,与千鸟百兽齐鸣山谷的地方。

六龙:《淮南子》中说,太阳是六条龙拉着行进的,在这里用太阳代替时光飞逝。杜甫也有诗句:歌罢两凄恻,六龙忽蹉跎。

孙公和:即孙登,孙登字公和。

乌尾讹:还是杜甫有诗句“日暮风亦起,城头乌尾讹”,这是边关吃紧,风云诡谲的征兆。

并州:即现在的山西忻州,古时黄河流域统称“九州”,作者家乡属于其中的“并州”。

谢安石:晋代名士谢安,字安石,曾同王羲之一同隐居深山,并以“王谢风流满晋书”留下佳话。他不愿出仕为官,淡泊名利,却在四十岁时,在朝廷的千呼万唤之中,出任太守、侍中。他出道时,两旁文武百官说道:安石不出,奈苍生何?

总体特色

这首诗是元好问三百多首诗词中的名篇,风格豪放,大气磅礴,意境奇美,纵横驰骋,所描摹的景色奇谲多变,绚丽丰满,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丽情调。

格式上以七言为主,但又不拘泥于一般的七言古诗,所以间或使用了五言甚至九言。可以这样找理由:作者纵横捭阖,驰骋时空,昂扬洒脱,不拘一格,严谨缜密的格律限制远远不能表达诗人的阔达心境和豪放胸怀,唯有突破种种羁绊,才能使作者直抒胸臆,一吐为快!

整首诗歌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对比、联想等手法,又多用典故,言语华美,描写精彩,想象丰富,韵味深沉,语境雄浑,是千百年来描摹百泉苏门山的最美诗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