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前景 >> 正文 >> 正文

民族乐比不上西洋乐且看闪光少女的民族

来源:阮 时间:2022/11/2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国人对传统文化、传统习俗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觉得中国的民间艺术上不了台面,难登大雅之堂。

这种心态在乐器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多少父母挤破了头想送孩子去学钢琴、小提琴,却对二胡、扬琴、唢呐等传统的民族乐器嗤之以鼻。

国产青春片《闪光少女》用艺术手法放大了民乐和西洋乐之间的冲突,也向人们证明,民族乐器不输西洋乐器,传统文化同样也能绽放出万丈光芒。

《闪光少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电影《闪光少女》中,一开始就有这样一句台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醍醐灌顶,如一剂强心针注进中国人的体内。

很多人总觉得民乐过时了,跟不上世界潮流。这种想法直接把中国排除在了世界这个概念之外,让人不敢苟同。

中国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了多少,凭什么看不上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在民乐复兴之前,有多少人对二胡的印象是学了就是去要饭的?这种想法到了今天依旧存在,为什么?

因为在这些人的心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自信。

不管是影片中的角色还是影评中嘲讽民乐的观众,他们可能连民乐的最基本知识都没有了解过,不知道很多民族乐器其实和西洋乐器是师出同门。

从清朝末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发展确实比西方落后太多。

也许正是这长时间的落后让一些国人开始产生了文化自卑,觉得中国传统的文化全是封建的、愚昧的,不如西方的高雅先进。

但他们忘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历史积淀让它比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更加具有包容性和生命力。

西洋乐与民乐映射中外文化冲突

长时间以来,学西洋乐的同学总是看不上学民乐的,总觉得西洋乐器高人一等。

他们满脑子想着出国深造,想着该如何站到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享受全世界的瞩目,在他们的认知里,只有西洋乐器才有资格站到世界舞台上。

可是世界并不是只有西方国家,世界文化也不止有西方文化。

一直以来国人都没有摆正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总觉得我们出国学习西方文化是因为中华文化太low了,应该对西方文化抱有一种膜拜和崇敬。

这种想法太错误也太危险了。中国的文化不输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

我们去学习他们的文化,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不如他们,只是因为感兴趣、想要进行平等的文化交流。

电影《闪光少女》刻意放大了民乐与西洋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这正是对现实情况的艺术加工。

学西洋乐的同学看不上民乐,学民乐的觉得西洋乐假正经,两个学院的同学总是相互较劲,水火不容。

在电影中,由于学民乐的人越来越少,学校决定停止民乐的招生。

而这种决定的后果是什么?学校不教,就更没人学,学的人越来越少,学校就更招不到生,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民乐慢慢离开大众的视线,甚至消失在历史舞台。

这个设想确实有些夸张了,但基本道理就是这样,传统文化没人继承,面临的不就是消亡的结局吗?

2.5次元——个人的力量不微小

影片中,主角陈惊和一群同样热爱民乐、热爱二次元的伙伴们一起组建了乐团,想要为民乐的传承和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们受到过质疑,民乐衰微是大势所趋,仅凭他们几个高中生的力量,能做得了什么?

我们总觉得个人的力量太过微小,殊不知积小流才能成江海。当越来越多学民乐的同学都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挽救民乐的未来时,这股力量就变得十分强大。

陈惊和朋友们最开始组建的2.5次元乐团大获成功,这才给了其他学民乐的同学信心。

而现实中民乐的复兴不就是这样的吗?先是一批带头人开始尝试将民乐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初见成效后,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形成良性循环,

这些年来民乐开始不断突破人们的固有印象,给人们带来惊喜。

民族乐器不土也不俗,它们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只有用心发掘,才能让它们历久弥新,绽放出新的光芒。

民乐与西洋乐之争?

《闪光少女》的一大亮点就是其中的斗琴片段,民乐和西洋乐的同学相约斗琴,选了难度极高的《野蜂飞舞》。

一开始民乐和西洋乐不分伯仲,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急,直到唢呐的一曲《百鸟朝凤》打乱了西洋乐的节奏,也暗示群鸟驱散野蜂。

与其说是民乐战胜了西洋乐,不如说民乐的风格和气质更丰富多样。

斗琴结束,陈奕迅客串的领导点出了这部电影的主旨:音乐是不会互相干扰的。西洋乐和民乐是平等的,它们之间有争斗,但并不是一山不容二虎的状态。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冲突,但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把它们割裂开来。

影片中的主角们似乎更强调民族乐器本身的质感和传承,几乎没有提及民乐与西洋乐的合作。

诚然,民乐的传承首先应该去挖掘它本身的历史底蕴,继承是第一位;但怎样去创新和发展民乐,却是电影留给观众思考的问题。

西洋乐热情奔放,而民乐更强调余音绕梁,更符合中华民族低调内敛的气质,两者没有高低之分。

我们没必要将西洋乐和民乐之间的争斗妖魔化,若是中西结合,也同样能够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民族乐器带来的视听盛宴,震惊了谁?

在电影的最后,民乐与西洋乐达成了和解。

在西洋乐同学的帮助下,民乐团成功登上了舞台。当编钟被敲响,回荡在音乐厅里的不仅仅只是浑厚的钟声,而是华夏民族沉淀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的声音,向人们讲述这个民族的历史起源。

扬琴,古筝,琵琶,阮,丝竹……当民族乐器与全息投影技术相交融,呈现出来的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跳出了人们对民族乐器的刻板印象,新颖有趣却又不失恢弘磅礴的气势,让全场观众都为之赞叹。

而民族乐器的这场表演,也透过大荧幕向人们证明——民族音乐能够迸发出极其强大的生命力,不应该被看轻和忽视;

中国传统的文化并不输给西方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当民族乐器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表现出对时代的极大包容性的时候,在荧幕前的观众是否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电影中的西洋乐学生们那轻视与不屑的眼神,正是社会崇洋媚外的不正之风缩影。

而影片最后的这场演出,正是导演精心安排的为民族音乐正名的表演。

结语:

《闪光少女》显然是一部被片名耽误了的好电影,

除去人物塑造不够丰满以及逻辑链条不够完善之外,导演在中外文化矛盾的把握和刻画上做得很出色。

作为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闪光少女》并没有采用俗套的堕胎、车祸的剧情,

反而蕴含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以及对一些社会现状嘲讽,在国产青春片中实属难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