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白鹿、金晨、王一哲领衔主演古装剧《玉楼春》在视频平台上开播,但是从播出10集后的反响来看,似乎并没有像于正说的那样成为里程碑式的爆款。于正说“这是一部爆笑喜剧,就希望大家瞅着哈哈一乐”,但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人写喜剧真的只能让人觉得尴尬,让人哭真的比让人笑难多了。
于正在社交媒体上写拍摄这部剧是想“弘扬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如:琵琶、古琴、舞蹈、插花、香道、茶道、梳妆、礼仪、节气……等等,好看、快节奏和美是我唯一的追求”。确实在播出的第一集中,我们便看到了女主抱着琵琶登场,这名女主身背仇恨、苦学十年,然后为了赚点银子,证明一下自己的琵琶水平,便敲晕了京城第一琵琶名家虞娘子,冒充她到当朝首辅的家中演奏,这个胆量着实是惊人。
应该是为了突出女主的过人天赋,她在演奏的过程并没有被人发现,可见女主年纪轻轻便已经与这京城第一名家虞娘子的水平不相上下了。虽然《玉楼春》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想法非常好,但是这样的弘扬方式未免有些儿戏了。
琵琶这一词最早的时候并不单指一种乐器,而是多种弹拨类乐器的总称。在公元年以前,说到琵琶一词,主要指的是秦琵琶和阮咸,秦琵琶是在鼗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鼗鼓比较类似于现在小朋友玩的拨浪鼓,秦人在这种拨浪鼓的上安装了弦线,成为了一种新的乐器,并将之称为“弦鼗”,也叫作琵琶,后来为了便于区分,一般将这种乐器称为“秦琵琶”,近代的三弦便是由这种乐器演变而来。
在汉朝的时候,乌孙公主远嫁昆弥,曾带去了一种琵琶,这种琵琶是参考了筝、筑等乐器创制出来的,由于“竹林七贤”中的阮咸擅长弹奏这种乐器,因此这一乐器便被后人称为“阮咸”,也有人将之称为“汉琵琶”,在《晋书.阮咸传》中记载“咸妙解音律,善解琵琶”,现代的秦琴、阮、月琴都是由这种乐器发展来的。
曾有很多人指出《昭君出塞图》上面画的琵琶有误,王昭君弹奏的琵琶应该就是阮咸。这个问题在宋朝时期就曾有人提出,在《唐语林》中有记载:“李匡云:《晋书》称阮咸善琵琶,是即是矣。按《周书》云:武帝弹琵琶,后梁宣帝起舞,谓武帝曰:陛下既弹五弦琴,臣何敢不同百兽舞?则周武帝所弹,乃是今之五弦。可知前代凡此类,总号琵琶尔。”可见那时人们已经知道了汉琵琶与当时流行琵琶的不同,那么当时流行的琵琶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在宋代,琵琶就与现代的琵琶比较相似了。
在公元年左右,与现在琵琶大体相似的曲项琵琶从印度流入了我国,《玉楼春》包括很多古装连续剧中弹奏的多是这种琵琶,这种琵琶是曲项、半梨形的音响,有四弦和五弦之分,分别被称为“四弦琵琶”和“五弦琵琶”,在刚刚传入我国的时候,它的演奏方法并不像现在这样竖抱,而是横抱,后来到了隋唐时期,随着不断的改进,慢慢的变成了竖抱,并且由原来的用拨子演奏,改为了用手弹奏。
由于在隋唐时期这种曲项琵琶的盛行,很多唐朝诗歌中所说的琵琶都是指的这一种,到了宋代以后,琵琶一词就变为了曲项琵琶的专属名称,从此,琵琶的概念才变的与现在一样。
#电视剧玉楼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