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图片 >> 正文 >> 正文

古代文学红楼梦

来源:阮 时间:2023/5/21

红楼梦

01第一节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一.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二.版本与续作:

(一)最初以80回抄本的形式流传,本名《石头记》,大都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的评语,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这个系统的本子主要有:

1.甲戌本(),残存16回;

2.己卯本(),残存41回又两个半回;

3.庚辰本(),残存78回;

4.甲辰本(),存80回,第一次正式题为《红楼梦》。

5.此外还有列藏本、戚蓼生序本(又称“有正本”,即有正书局于年石印的戚寥生序本)等。

(二)全书回,后40回一般认为高鹗所补。

1.高鹗字兰墅。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合成一个完整故事,以木活字排印,名《红楼梦》,通称“程甲本”。

2.年,二人又对甲本做了一些“补遗订讹”、“略为修辑”的工作,重新排印,通称“程乙本”。“程乙本”的印行,结束了《红》传抄时代,使《红》得到广泛传播。

(三)高程增补的后40回,功大于过:

1.使《红》成为一部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的文学作品;

2.写出全书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如黛玉之死、贾家之败、宝玉出家等,保持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前80回的倾向;

3.有的情节描写生动,如潇湘惊梦、黛玉迷性、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等。

4.缺点是安排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大团圆”结局,违背原作宣判,削弱批判力度;艺术上较前80回逊色。

02第二节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一.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大观园的毁灭。

(一)写无才补天的顽石—贾宝玉在人世间的传记:经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独特感悟。全书以贾为轴心,以其独特视角感悟人生:前5回以宝玉来历为中心扼要介绍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两府,《好了歌》、“护官符”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提示着贾经历的三重悲剧,隐伏作家寓意和人物命运。

(二)大部分故事以大观园—以贾为中心的“女儿国”为舞台,展示她们青春生命和美被毁灭的悲剧。

1.爱情婚姻问题: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是全书主线。

(1)贾宝玉力图挣脱家庭强加的名缰利锁,追求无拘无束,不愿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婚姻问题上不考虑家族利益,追求心灵契合的感情。

(2)林黛玉:美丽而才华横溢,孤高自许,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宝玉的爱情中,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丑恶现实,以高傲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为保持自己人格尊严和纯洁爱情付出全部生命。

(3)薛宝钗:

①美貌而性格温顺,城府很深;顺从环境,既对上逢迎,又对下安抚;信奉传统道德;规劝宝玉注重“仕途经济”;封建等级观念浓厚。

②封建社会典范人物,同时也是失去自我的悲剧人物:爱情上对宝玉情有所钟,却将这种感情封闭;才学上可与黛玉抗衡,但时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约束自己、规范别人;生活上有爱美天性和审美能力,却压抑自身爱好和情趣。

③被封建文化磨去个性锋芒:对所爱的人与物不敢有太强烈的追求,对不喜爱的人与事也不敢断然决裂;感觉处于不冷不热的中间地带,生命处在不生不死的抑制状态。

④从其个性毁灭过程中,可看到封建社会如何蚕食人的灵魂。

(4)在关系家族兴衰的问题上,封建家长不顾宝黛愿望而扼杀他们的爱情,造成宝黛爱情悲剧,象征知己知心的“木石前盟”被象征富贵结合的“金玉良缘”取代,最终造成宝、钗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

2.围绕“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红》还写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儿国”的悲剧。元妃闷死深宫;迎春误嫁“中山狼”,被折磨至死;探春远嫁他乡;惜春出家为尼;史湘云命运坎坷;李纨“枉与他人作笑谈”;妙玉“欲洁何曾洁”,“终陷淖泥中”;晴雯被逐抱恨夭亡;司棋撞墙自尽……这是封建压迫造成的:其中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如鸳鸯、晴雯、司棋等;更多的是文化造成的性格悲剧。

3.大观园的悲剧是爱情、青春和生命美被毁灭的悲剧;作者还揭示了悲剧根源,这是对封建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反思。

二.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一)荣宁两府系开国勋臣之后,是康乾时期贵族世家的典型代表。小说以贾府衰落过程为主线,贯穿史、王、薛等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画面,反映封建末世的矛盾冲突,客观上显示封建社会没落的历史趋势。

(二)贾府是封建特权阶级,靠剥夺维持生存。特权制造罪恶,也养成贾府主子们享乐、纵欲的本性,后代多数堕落无能,必然走向没落。

(三)维持贾府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主奴名分:奴仆只是主子的活器物;嫡庶名分不可动摇,如赵姨娘;不准女子有私情,不容许宝黛的爱情,却将男主子们的淫乱视为正常现象。

三.贾宝玉:半现实半意象化的人物。

(一)“痴情”:不仅表现为对黛玉的钟情,还表现为对一切少女美丽与聪慧的欣赏,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

(二)叛逆性格:以“似傻如狂”、“行为乖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包含对封建社会神圣的道德原则的蔑视和对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和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反抗。

(三)诗人气质和感伤气息:其痛苦超越家庭破败之痛和个性压抑之苦,是属于众多人的痛苦,是感到人生有限、天地无情的痛苦,透着孤独感和人生转瞬即逝的破灭感。

(四)《红》笼罩着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好了歌》及其解注就是人生悲剧的主题歌。贯穿在《好了歌》里的中心思想是“变”其中有对一切传统的、现存的思想信念和社会秩序的怀疑和挑战,和对新出路、新社会理想的迷惘,带“色空”、梦幻的情绪;色空观中透着深挚的感情。

03第三节《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一.人物描写。

(一)对人物独特性格反复皴染。如贾宝玉“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其敏锐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其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渲染。

(二)将不同人物,特别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间的全面对照,使其个性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如黛、钗,尤二姐和尤三姐。

(三)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如同是温柔和气的紫鹃和袭人。

(四)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主要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细节把表现黛敏感、尖酸的“小性儿”。

(五)对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

(六)完全改变过去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1.王熙凤。

(1)将其置于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各个生活侧面反复渲染,随着情节发展,构成其性格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完整性高度统一的性格整体,达到典型化高度。

①与贾母、王夫人:逢迎,既突出虚伪做作,又表现机敏诙谐、泼辣豪爽。

②与贾氏姊妹、妯娌、侄媳:以利害关系为转移,采取远近亲疏的不同态度,表现其自私和权诈的性格。

③与贾琏:夫妻间的貌合神离的双重人格。

④与尤二姐:“外作贤良,内藏奸滑”的两面手法。

⑤与贾府大小管家、奴婢下人:笼络利用与压制虐待并用的统治手段。

⑥与贾府外部:勾通官府,胡作非为的性格。

(2)一方面是当权的奶奶,治家的干才;另一方面是舞弊营私,贾府的蛀虫。治家与败家构成其性格中的一对矛盾。

(3)要求尽情享受,为金钱、权威而玩弄权术,阴险毒辣;也要求在精神上的优越感。是一个充满活力,既可憎可惧,又可亲可近的人物形象。

2.贾探春:有胆有识,有才有智;善理家;豪爽;维护封建纲纪坚定无情。

二.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搏斗。如宝玉穿蓑衣。

04第四节《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一.写实与诗化融合,既显示了生活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感,既是高度写实又充满理想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激情。

(一)批评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的创作倾向。

1.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渗透作者个人血泪感情,“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现实生活多样性、丰富性。

2.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离析、败落趋势。

3.其人物打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4.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而是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诗的意境,使作品婉约含蓄。

(二)作品借景抒情,移情于景,创造出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把作品歌颂的爱情、青春和生命诗化,唱出美被毁灭的悲歌。“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使宝对黛的痴情,对一切事物充满怜爱之情的性格特征得到诗意的描绘,使人物更添神采,景物更具气韵,作品叙事由于渗入抒情因素更具空灵、高雅、优美的风格。

(三)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具诗的含蓄、朦胧的特点。《红》除一般观念象征,如用翠竹象征黛的孤标傲世的人格,用花谢花飞象征少女离情伤感和红颜薄命外,更创造性的运用整体象征和情绪象征:

1.整体象征如石头,既是石又是人的双重含义,造成小说双重层次的艺术世界,一个是以人间故事为代表的写实的具象世界,一个是以石头阐明的意象世界,使作品美学启迪意义呈现出多义性。

2.情绪象征如36回,宝钗绣鸳鸯,表现出宝、钗、黛、湘间的感情纠葛,且预示着宝、钗的婚姻悲剧。

二.浑融一体的网状结构。

(一)突破单线结构,采取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

1.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人间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下,在全书形成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结构;

2.在神话世界的统摄下,以大观园为舞台,着重展开宝、黛爱情悲剧,同时体现贾府及整个社会现实世界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贾府盛衰是爱情悲剧产生的典型环境,叛逆者的爱情又加速了贾府的败落。这样,全书三个世界构成立体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

(二)“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注此写彼,手挥目送”的方法,使每个情节具多方面意义,故事和画面转换自然,不着痕迹。如周瑞家送宫花。

(三)把大小事件错综结合着写,小矛盾凝聚成大矛盾,小事件积累成大事件,写日常生活也波澜起伏、情趣盎然,如宝玉挨打前后。

(四)甄士隐联系着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贾雨村联系着甄士隐和贾府;甄贾二宝玉两相映衬,使神话世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融成一体,对全书作出理性的阐释。

三.叙事视角的变换。

(一)叙述者:《红》虽残留说书人叙事痕迹,但作者与叙述者分离,作者退隐到幕后,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至角色化的叙述来叙事,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自觉采用了叙述人叙事方式。这既便于作者避免直接介入,又便于作者根据不同的审美需要和构思创造不同的叙述人,有利于体现作家个人风格,展示人物真实面貌,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进行细致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达到人物个性化的目的。

(二)叙述角度:创造性地以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叙述,进一步改变了传统叙事方式。如林黛玉进荣国府。

四.个性化的文学语言。

(一)《红》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古典书面语言精粹,经高度提炼加工,形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练、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

1.叙述语言是接近口语的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用词准确生动传神,富立体感。

2.描写人物神态时,把人物的动作感情和心灵状态都描摹了出来。

3.描写场面时,生动活泼,富立体感。

(二)人物语言个性化:能准确显示人物身份地位,形神兼备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黛语言机敏、尖利;钗语言圆融、平稳;宝语言温和、奇特,常有“呆话”。

(三)对主要人物的语言,既注意写出其主体特征,又适应多样化、复杂化的性格因素,如实写出主体因素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不同语言色彩,如凤姐语言。

05第五节《红楼梦》的影响

一.续书:

(一)如逍遥子《后红楼梦》、秦子忱《续红楼梦》、陈少海《红楼复梦》、海圃主人《续红楼梦》、归锄子《红楼梦补》、临鹤山人《红楼圆梦》等,约30多种。

(二)续作的两种类型:

1.接在《红楼梦》第回后;

2.接在第97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后。

(三)内容多将原书爱情悲剧改为庸俗的大团圆。

二.《红》批判地继承唐传奇及《金瓶梅》和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经验后的重大突破,成为人情小说最伟大的作品。

三.“五四”文学革命者重新评介《红楼梦》:

(一)鲁迅等阐述、继承和发扬《红》现实主义精神,写平凡人物的悲剧;

(二)郁达夫、庐隐等把《红》作为自传体小说;

(三)《红》提出的妇女和爱情婚姻悲剧。

四.红学:

李放《八旗画录注》:“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早期评点、索隐→本世纪前期“新红学”→50年代后的文学批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